
三井株式會社舊倉庫,見證了台灣日治殖民時期的産業發展,所處的地理位置也代表台北市商業發展由水運到陸運移轉過程之涵義,是非常具有保存價值的曆史建物。

爲北門計畫中重要的節點;透過藝文活動傳達,讓更多人了解此地文化發展的脈絡是如何形成。
台北是浸泡在時光機的城市,大稻埕、北門是一代又一代不能忘記的過去,百年來孕育出繁盛的商業活動、豐富的常民生活和悠久的民間信仰。
當風華褪去,如何注入新生命,彰顯人文特色並推動産業複蘇保留歲月的美感,讓老建築自然地融入我們的生活。
倉庫寫下生活的精神,奠定文化的根。
讓我們用舊建築書寫曆史,一起造訪這個獨一無二的新思維空間。

三井倉庫,又叫記憶倉庫。
我們在一樓的中央處置入了一個「記憶小書城」,作爲記憶倉庫中最重要的空間,讓人可以在這裏獲得北門周邊、三井倉庫甚至是整個台北發展的曆史記憶。當人走進小書城裏面時感受到的是一個明亮質樸的展示空間,我們利用這個純粹的空間來凸顯文物,也營造出一種尊重過去曆史的氛圍。

記 憶 之 牆 - 穿 越
當我們坐電梯來到二樓時第一眼看到的牆面,我們把原本的舊有鋼柱立在地上作爲曆史陳列,並運用點和鋼絲網做出框架,上面懸吊著紅磚,並用鐵板做出圓拱門洞的形狀,利用裝置藝術的手法,讓參觀者透過這個洞看出窗戶時,借此告訴參觀者三井倉庫的位置與周遭環境的關系。

用餐區及B a r吧台
在這個建築裏,我們設定了吧台及用餐區,讓後續的營運方式得以多元化,吸引更多民衆來此參觀,大家可以來此喝咖啡、看書、聽演講及參加展演活動,度過一下午的美好時光。

2樓講堂及展場
2樓設定了一個講堂,讓許多的藝文活動、展演及文化講堂都可在此舉辦,也設定出用餐區塊,以及一個辦公室,目前大部分空間暫時作爲曆史展覽使用,展示一些北門附近的文化類及古迹建築,像是北門、台北驿、北門驿、台北工場、撫台街洋樓、郵便局等建築的曆史地景意象,讓民衆更了解我們的文化資産。